近期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7成受检功率与标识不符,两成样品达不到节能效果,不达标企业包括、等大型灯企,引起各界高度关注。 佛山行业协会负责人昨日表示,高不合格率与照明行业标准乏力、行业恶性竞争有关。 虽然广东省质监局近期还未正式公布广东抽检情况,但2009年、2010年两年广东不合格率均高达8成。“这是整个照明行业恶性竞争的必然结果,也和这个行业缺乏强制性的标准和行业自律有关。”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表示,如果对广东市场进行抽检,不合格率恐难有明显降低。根据近两年省工商局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,大批劣质的冲击市场,一些企业把灯的功率标得很高,实际上却达不到;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用普通卤磷酸钙粉代替节能效果高的,使达不到标准,而且寿命很短。 吴育林认为,的技术虽接近成熟,但市场竞争机制却并未健全。“企业都在追求效益,怎么便宜就怎么用材料,没有最基本的标准约束,故意标高功率,使用低价劣质的原件。”吴育林说,一些企业的质量把控也不太严格,低质低价成为一些生产厂家的主要竞争手段。据了解,对的性能,我国目前还没有强制性标准,只有一个推荐性标准,而所谓推荐性并无强制约束力,厂家只需按此制定企业标准,而该标准要求最低寿命不低于6000小时。吴育林认为,行业协会应该牵头组织企业成立行业内销联盟,制定质量标准门槛,共同净化市场。另外,汞污染问题近年来也备受公众关注。据了解,无论优劣,管内都平均含有0.5毫克的汞。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,都会渗入地下造成大约180吨水的污染。 |